柔宇头显劫了Oculus的后路,你信吗?
大部分关于柔宇的描述,听上去都像是顶层设计的语态:柔宇是一个证明创新政策有效的案例。但柔宇自己怎么走,暂时未看到有效的深度报道。...
“大部分关于柔宇的描述,听上去都像是顶层设计的语态:柔宇是一个证明创新政策有效的案例。但柔宇自己怎么走,暂时未看到有效的深度报道。“
按:本文是对柔宇特写报道的第一篇,共两篇。
柔宇科技今年推出的“超高清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官方名称)是一个头戴显示器,并不是虚拟现实设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oyole-X不是VR,Royole-X不是VR,Royole-X不是VR。
但这并不影响我做如下(个人化的)判断:
这个产品(Royole-X)抄了Oculus的后路。
Oculus可是VR领域的宗师级创业公司。从技术层面而言,无数中国企业翘首以盼等着Oculus做出什么消费级的技术然后赶紧C2C(Copy to China)。
为什么不是国内一众VR公司抄Oculus的后路,而是这家压根没碰VR技术的公司有了机会呢?
我们先看看Royole-X这个产品是什么
如图所示,Royole-X是一个头戴显示器+耳机的设计。其中耳机横梁可以折叠,收纳进一个足球大小的收纳包。显示部分,双眼对应的画面并不做分屏,但是透镜可以调节以适应瞳距和500度以下的近视。
内置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Android定制的旋钮式UI,主要功能有无线、推送、OTG等,以视频播放器作为核心软件,看上去似乎是Android原生的——不过另外开发一个也不难。
从柔宇的官方宣传来看,PPI高达3000的屏幕是一大技术亮点。在实际体验中清晰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主观上会觉得屏幕不大,和躺在床上玩手机时获得的屏幕大小类似。对此柔宇CEO刘自鸿表示,屏幕大小的设计是模拟人在影院中后排的观影距离。
——如果这样描述的话,Royole-X的产品亮点实在不明显。似乎开发上的技术门槛也不高。
但关键点在于:
一、这是我试用过的体验最好的头戴显示器,也是我觉得唯一一个可以让我佩戴一小时以上的头戴显示器;
二、柔宇把这个产品所有的设计细节注册了专利。
前提:关于VR的科普大部分人其实压根不知道VR是什么。国内做头戴显示器直接宣称自己在做VR来蒙骗投资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在描述柔宇在VR领域可能拥有的机会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
一、VR一定是未来内容交互的主流方式;
二、VR是一套技术系统,而不是一种硬件。
VR是一种纯计算力的技术演进方向。Oculus能卖身20亿美金,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个带屏幕的小盒子。关于图形图像的底层技术和算法,以及统一这些技术的标准、接口,转化为应用的方式,目前大部分都掌握在Oculus手中。这也是作为社交网站的Facebook收购Oculus的逻辑所在:全球最顶尖的算法工程师,不是在Facebook就是在Google,扎克伯格不出手,佩吉和布林也会出手的。
所以为什么VR领域,包括AR领域的产品不成熟呢?核心原因是计算方式落后,计算工具也赶不上。
比如大家诟病的屏幕延时和眼晕的问题,此前我写过一篇《VR是个大骗局》,描述了虚拟现实需要通过图形图像技术实时演算出能骗过大脑的图像,这种计算力以目前的ARM构架其实根本实现不了。没有合适的算法,也没有足够快的计算芯片。
也因为移动设备计算力的巅峰设备还是手机,所以会有类似三星GEAR VR和暴风影音这种用手机作为计算设备的VR过渡技术方案——在眼下要生产一个计算力超过手机的头戴设备,不仅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和电子工程也跟不上。
有一些投入商用的VR体验设备,使用的是更加原始的方式,把图像演绎放在外部的一个X86构架设备(一台PC)上运算,VR头盔只作播出显示。代价就是完全不便携。
所以VR产品的技术演进,会是这样一个过程:
A、在图形图像算法工程上取得突破;
B、基于A的技术成果重新设计VR专用计算机构架;
C、基于B的方案诞生新的芯片组和底层操作系统;
D、用新的芯片新的构架来开发VR拍摄以及VR显示设备;
E、在D的设备上分发App和娱乐内容。
这个过程,在PC演进的历史中花了十多年,操作系统(windows)更新了6代,主流消费级CPU的计算力翻了120倍——想象一下你手机的CPU速度上升120倍的感觉,嗯,那时候你就可以堪堪使用VR了。
当然,如果现在满足于在头显上加个陀螺仪看360度照片就觉得挺VR了,我们也无话可说。
——这是整个VR行业的大前提,当然,这些与柔宇无关。柔宇误打误撞干了另外一件事。
VR的两座桥头堡如前文所述,在包括算法在内的VR基础技术上Facebook带着Oculus一骑当先,国内众多VR厂商不甘人后,并找到了一些自己有机会的单点。比如焰火工坊专注VR平台的软件,诺亦腾开发的动作捕捉技术系统等等。
在跨过通往未来VR时代的鸿沟时,这些技术公司纷纷在这头开始修建桥梁。
但桥梁这个事,高效率的方法是两头一起往中间修。
Royole-X这款产品,误打误撞的,成为了鸿沟对面一头修桥的起点。
完整的VR使用体验是一定需要一个头戴显示器的。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头戴显示器,基本全都是工程测试机的水平——某种程度上算是被Oculus带跑偏了。
上图可以比较直观地表达这一观点。在一个暂时还是由算法工程师主导的技术领域,落地成为产品是完全功能导向的。但最终普及到大众消费者时,产品会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制品,工程外观会完全被掩盖起来。
另一个重要的客观现状就是,目前的消费级VR体验基本都只有几分钟。比如大名鼎鼎的《星际穿越》官方就推出了一个4分钟的体验版。而事实上,目前超过10分钟的VR内容也寥寥无几。
这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长时间沉浸VR内容的场景,其实还没有被消费者验证过的话,如何证实这个市场是存在的?如何获知这个市场的真实需求?
在拜访时,CEO刘自鸿让我戴着Royole-X观看电影《阿凡达》(不是3D版),我看了大约十分钟,但我觉得让我把两个小时的全片看完也不会有太不适的问题——这的确是巨大的进步,要知道,索尼HMZ-T3W的佩戴感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尤其是对近视人群并不那么友好。
Royole-X,确实是市面在售的产品中,目前佩戴最为舒适,且在一体化(带耳机),软件等方面对消费者最为亲切的产品。如果此时此刻时空穿越把未来的VR技术带到现在,那么这个技术大概需要Royole-X这样一台外设作为载体。
柔宇误打误撞占据了大众消费者在进入VR时代所必经的一个入口——一个理想的可以长期使用的头戴显示器。
如果说Oculus在跨越VR技术鸿沟时,在技术此岸树立了一座桥头堡,那么柔宇有非常大的机会成为消费者彼岸的另一座桥头堡。
然而,中间还有不比修一座真的跨海大桥时间更短的跨越过程。
柔宇和他的挑战者们说柔宇误打误撞,是因为柔宇从未表达过类似战略或者用户运营的思路。
据柔宇CEO刘自鸿告诉我,他做Royole-X的最初动机主要是满足自己,在频繁往返中美时在飞机上的娱乐需求。
刘自鸿说他需要一个高度私密、便携、舒适和长时间使用的消费级产品,最好是和柔宇本身在屏幕技术上的一些积累有相关。于是花两年时间做出了这个Royole-X。而在刘自鸿此前的产品考虑中,原本是主动回避VR的。他说自己在产品刚发布时就强调过这不是一个VR设备。
但这种产品规划的过程,虽然没有把战略眼光放到十年之后,却从实际体验去解决了其他VR产品尚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毕竟理论只是用来总结和解释趋势,体验才是产品意识的根本。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对于柔宇来说,如果耳机头显一体是未来的趋势,那么进一步完善专利体系,使将来VR的头戴终端无法绕过柔宇的专利,是一个有效的防御战略。
但如果没有用户壁垒和初步的内容分发能力,这种防御战略很容易被挑战。柔宇要获得这些能力,需要更好的营销、渠道掌控和供应链。
刘自鸿单纯地表达了希望Royole-X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的想法,但受限于产能,在刚过去的双十一中,柔宇没有和京东或天猫等的任何一家电商合作,仅仅在自己官网做了小范围的促销。
有消息称柔宇正在通过猎头招聘负责Royole-X产品的销售总监。
必须指出的是,Royole-X的专利壁垒和运营壁垒,一定是拥有了可观规模的用户基数之后才能发挥战斗力的。
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内VR行业人士的认同,他们认为只是绕过一些设计专利,开发人机更友好的头戴显示器,并不是不可达到的。但如果柔宇手中握有核心用户,他们会当做一个重要市场变量来考虑。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来自产品迭代更新的能力。从VR行业的视角来看,柔宇X是一个很不错的“壳”,但这个“壳”必须要能够及时地兼容最新的技术,自身迭代速度与“桥那头”的技术迭代速度相匹配,未来才有足够的主动权。
在目前柔宇X的设计中如何加入更高功耗的芯片、散热、通讯组件,以及对于新生系统的研究,亦是产品演进道路上的挑战。而如果真有一天,ARM构架被替代,柔宇能否第一时间跟上,也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些重要的技术升级节点上,柔宇可能随时被挑战——尤其是这个“桥梁”概念被认知之后。
神秘的柔宇柔宇是一家有些过于神秘的公司,关于柔宇成名的超薄柔性屏我会有另一篇文章分析。但是这种过于神秘也体现在了Royole-X上。
我们并不清楚的知晓Royole-X在开发中的技术细节,也无法提出对Royole-X产品优化更具体的建议。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优质的产能和供应链带来产品平价化,广泛的市场传播和教育带来内容产业的联动,都是对消费者有利的事情。这是否是柔宇发展的方向,我们并不知道。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在各家媒体搜索柔宇此前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大部分仍是此前政府推动而诞生的一些内容,包括出现最多的图片是李克强总理在双创周于柔宇展台与刘自鸿的合影。
大部分关于柔宇的描述,听上去都像是顶层设计的语态:柔宇是一个证明创新政策有效的案例。但柔宇自己怎么走,暂时未看到有效的深度报道。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柔宇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或者作为一家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惊人的低调,并不轻易随便开口说话。
大家都很期待,柔宇接下来会表达些什么,尤其是对整个科技行业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