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供港食品安全率能达到99.999%?

2015-11-09 06:44:00 来源:网易 作者:佚名 人气: 次阅读 125 条评论

近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经其检验检疫的供港食品连续20年零事故。在2012年6月,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也称:“香港食品主要依靠内地供应,供港食品的...

近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经其检验检疫的供港食品连续20年零事故。

在2012年6月,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也称:“香港食品主要依靠内地供应,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

保证供港食品的绝对安全,一直被视为“政治任务”。2008年,时任蒙牛乳业首席财务官(CFO)的姚同山,在香港对港媒表示:“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此言一出,舆论大哗。

相比之下,近年内地的食品合格率只在90%左右。供港食品安全率为何能达99.99%?网易称,香港食品安全集中监管模式与更高的安全标准,也倒逼供港食品提升了安全系数。而反观国内,如果没有足够财政投入保障,供港食品监管体制难在内地复制。

一、供港食品安全是“任务”,投入不计成本。

1、主抓供港食品安全工作

据统计,目前香港市场95%的活猪、100%的活牛、33%的活鸡、100%的河鲜产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面粉都由内地供应。保证供港食品的绝对安全,一直被视为“政治任务”,国内供应港澳食品工作也一直由分管商务部的副总理主抓。

可以说,在内地多年来几乎成为食品安全“灾区”的情况下,正是因为不计成本的国家补贴和前期投入,尤其是行政资源的大量投入,才保证了供港食品的安全奇迹。在此情形下,国内一家供港猪场内,种猪每天可以享用两个鸡蛋,哺乳期的母猪能喝到鱼汤。

事实上,国内质检部门一直对供港食品安全“紧绷着神经”。据广东检验检疫局官员透露,自发生湖南毒大米事件后,广东局要求分支局全面检测重金属,特别是广东供港食品中有米制品,故要求对原料大米检测镉含量。据了解,该局每年对供港食品实施细菌、病毒、农兽残、重金属、乙类兴奋剂等近百个项目风险监控和检测。

为什么供港食品安全率能达到99.999%?

供港食品的超高安全率令内地人羡慕。

2、供港蔬菜基地多设在非工业区内,从源头避免了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备案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有767个,面积76万余亩;备案的供港蔬菜生产加工企业237家,主席分布在广东、云南、海南等22个省份。网易梳理发现,供港蔬菜基地选址严格,大多位于无污染、少开发的原生态地区,从源头避免了风险。

从2007年4月1日以来,供港蔬菜生产必须基地化,种植基地一般要求土地固定连片,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周边无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源,有农药残留检测能力。相关机构还对基地施行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要求整改或取消供港澳资格。比如近年多个供港蔬菜基地因查出重金属污染而被取消资格。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网站曾介绍,广州一家种植面积2500亩供港蔬菜基地,日产有机蔬菜8吨左右。该基投产于2003年,位于广州母亲河——流溪河的源头区域:山林茂密,优质天然泉水清澈充沛,空气自然清新,无任何工业污染,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是有机种植的理想之地。

为什么供港食品安全率能达到99.999%?

位于超市里的供港蔬菜。

二、香港食品监管模式与安全标准倒逼供港食品“更放心”

1、学习香港模式内地对供港食品“集中监管”

当下,国内的食品安全,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和商务部等分管;号称“九龙治水”,实际上却管得一塌糊涂。而对于供港食品,则设立了独立的监管体系:从生产、运输到出关,全程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监管;商务部只配合做供港食品生产基地备案与资质审查。

这一做法,正是借鉴了香港对食品安全“集中监管”的经验。2006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食物安全中心,由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管辖,全权负责食品安全,由于职责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供港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以深圳为例》披露,访谈中深圳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供港食品如此保险,是因为一条龙检验,从“注册、监管”实现一条龙服务,堪称无缝隙监管。但这种监管成本入不敷出,检验人员多为精力透支。此外,对供港食品安全方面,“大家坐在火上口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诚惶诚恐。”

2、香港食品安全标准倒逼供港食品更加安全

事实上,由于香港对食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均实施了高于内地的安全标准,进一步倒逼供港食品提升安全系数

2014年8月1日,香港历时5年制定的《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实施。该标准极为严格,对584种(类)食品农产品中的360种农药制定了7083项残留限量标准。浙江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王志刚认为,虽然香港《规例》最大限度采纳了内地农药标准,但仍有86%左右的限量标准内地没有制定,从而导致供港食品农残超标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外,香港的农药残留标准甚至严过日本,以西兰花为例,这次香港《规例》要求农药吡虫啉的残留含量限值是0.5PPM,要求比日本足足提高了10倍;为保证浙江供港西兰花符合香港安全标准,当地已要求西兰花农药不再选用含吡虫啉等农药,而采用香港《规例》要求相对宽松的氯虫酰胺和噻虫秦。

三、没有足够财政投入保障,供港食品监管体制难在内地复制

1、内地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往往不能充分保障

国内食品安全研究人士多认为,供港食品安全的独立监管体制,依赖于大量财政投入与足够的监管人员;相比之下,国内不少蔬菜批发市场只能对进行个别农药残留的速测,无力购买动辄数百万元的重金属含量检测设备;监管检测机构也只是进行个别抽检制,抽检率远远低于供港食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博士钟凯介绍,供港食品要实施大规模的监测、监督、流通等工作,这种支持如果不能持续地由政府无偿提供,则成本需要由居民承担,最终销售价格会迅速增加。

为什么供港食品安全率能达到99.999%?

供港生鲜与内地生鲜售价对比(图片来自《财经》)。

湖北一名基层食品安全检测人员也曾撰文称,内地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往往不能充分保障,巡查及检验检疫“缺米下炊”;人力不足,一个十几人的县级食药监局要监管一两千家餐饮单位,一个五六人的工商所要监管几百家食品店,往往力不从心;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胜任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快速检测工作。

2、国内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迟迟未有突破

为实现供港蔬菜全程监管,近年粤港联合开发了供港蔬菜电子卷标监管溯源系统,确保供港蔬菜安全和溯源追踪。网易《热观察》注意到,食品可追溯体系被公认为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有力武器”,国内一直有学者在呼吁推进,却迟迟未有大的进展。

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能够理清生产环节各相关主体的职责,明确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各自的责任,并能有效处置、追踪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正确定位问题责任方,从而建立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但在内地全面推行可追溯体系还需要解决成本谁买单的问题;此外,不同部门的追溯代码不一致也易造成“混乱”,比如农业部门的条形码和商务部门规定的条形码不完全一致,可能出现一件商品有几个代码,给追溯过程带来障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