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续 双方都没有逃避寻找真相
小袁:生活全乱了,每天都有很多陌生电话找我老人女儿:舆论几乎一边倒,有时候真想找个洞钻进去专家:扶人是善举,若证据存疑则不应处罚扶人者这几天,...
小袁:生活全乱了,每天都有很多陌生电话找我
老人女儿:舆论几乎一边倒,“有时候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专家:扶人是善举,若证据存疑则不应处罚扶人者
这几天,新安晚报、安徽网连续报道了淮南大学生小袁“扶老人”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目前淮南警方仍在取证调查,尚未公布结果。在真相公布之前,各种猜测和攻击一直没有停止,有的是冲着小袁去的,而大部分都涌向倒地老人和她的家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事发之后的几天,面对社会舆论,小袁和老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面对记者的采访,她们从未逃避责任。
陷入漩涡
小袁是一名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平时主要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偶尔刷刷微博,看看新闻,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热门新闻事件的主角。这种滋味也许并不那么好受,9月8日那天经历的事情一直令她寝食难安。为了“自证清白”,她先是向当地警方求助,之后又通过微博试图寻找目击证人。
“大多数都是鼓励、支持我的,也有不少评论是怀疑、攻击的语言。”面对无数的热心网友的鼓励,小袁显得措手不及,更别说安心学习了,她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节奏完全乱了,即便是上课的时候,都有很多陌生电话找我。”
同样筋疲力尽的,还有住在医院里的老人及其家人。
“这几天,老人受伤住院,一家人都忙得团团转不说,很多媒体跑到病房里采访我们。”老人的女儿孟女士说,更让一家人崩溃的是,网络上几乎一边倒的舆论让他们无力辩解,“有时候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还有目击者和小袁的同学,前夜他们通过长微博向公众还原他们的所见所闻,如今同样被卷入了事件的漩涡。
等待真相
无论是被讹还是被撞,无数人在等待真相,双方当事人更是着急。
压力之下,淮南市、田家庵区和龙泉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及时介入。截至昨晚,淮南警方仍未公布调查结果。
“目前还在取证阶段,只有证据确凿,形成证据链了,我们才能向社会公布。”淮南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事双方都没有逃避责任。小袁说,她发微博、求助警方,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且我看到老人,也没有选择离开。”
当老人的女儿孟女士在网上看到“讹诈”这个词时,当即反问道:“我没找她要钱,讹她什么了?”
9月9日中午,孟女士首次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就强调:“如果警方调查发现,老人不是那个学生撞的,那她就是做好事,我们会带着礼品当面向她表示感谢。”
同样没有逃避的是目击者“@任梵僮”,她在事发之后,不仅主动联系到小袁、配合警方调查,还在微博上发布自己所见和现场照片。
证据为王
针对这件事,读者郭先生致电本报说,不论小袁有没有碰到老人,她至少当时没有离开,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前,指责谁都是不公平的。”
最近几年,当“扶或不扶”的新闻屡见报端并引发热议时,亲身经历并身处舆论漩涡中的小袁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我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去扶老太……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需要帮助,只有扶起来了别人才能扶得起自己。”
“面对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政府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可以建立见义勇为法,社会也要给好人提供法律援助,以更好地保护与表彰好人好事。此外,相关部门可以探索建立起社会救助体系,针对此类事件展开公共救助。”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论是被讹还是被撞,‘扶人’是一种善举,当证据存疑时,不应对扶人者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