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手机不离身 是改变了生活还是“病入膏肓”?

2016-08-11 14:13:27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人气: 次阅读 265 条评论

整天手机不离身是改变了生活还是“病入膏肓”?如果次数频繁,而且你会时不时地因“没有摸到手机”而焦虑等等,那你可能患上了“手机依赖综合征”。当然,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夸张。一般人对于手机,也不会达到这种痴迷的程度的。...

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会下意识地掏一下左侧的裤袋,拿出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机。双击屏幕、亮屏、看看时间,放下”。先不管这个动作做起来是不是潇洒与帅气并重,在这里我只想问一句:这样的动作,你一天做几次?

整天手机不离身 是改变了生活还是“病入膏肓”?
手机不离身是病入膏肓吗?

如果次数频繁,而且你会时不时地因“没有摸到手机”而焦虑等等,那你可能患上了“手机依赖综合征”。当然,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夸张。一般人对于手机,也不会达到这种痴迷的程度的。

但随着手机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能承载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多时,有一部分人就会认为“人对手机太过于依赖了,可能到达了没有活不了”的程度。

其中,德国媒体《DIE WELT》(世界报)就根据这个问题做了相应的调查。他们在调查之后表示:

人对于手机的依赖已经提升到另一个程度,他们会争分夺秒地使用手机,并且吃饭、打车、网上购物、银行汇款、朋友间的金钱等日常事件都用手机来完成。而这种状况,在中国尤为明显。

整天手机不离身 是改变了生活还是“病入膏肓”?

针对这一项观点,今天就来讨论这问题:手机依赖,真的是一种病?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人总依赖手机,是“娱乐方式”太少的过错?除了德国的《DIE WELT》,媒体《日本经济新闻》也参与到这次讨论中来。

他们在相关报道中表示:

中国人依赖手机的原因不仅在于智能手机的便利。他们娱乐活动较少,信息有限,人口流动也有诸多限制。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在这种拘束的环境中,智能手机的出现或许对中国人来说简直非同一般。

他们认为,“缺乏娱乐方式”是中国人重度“依赖”手机的原因,而生活的基本要素则是限制娱乐方式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种认知是片面的。出行时粘着手机,不代表这必须要有手机才出行。

目前,我国并不会像报道那样“不堪”,交通基础建设、其他的娱乐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发展,如果说这样的状态会让中国人的“娱乐选择”受限,这种说法会有点不贴合现实。

并且,手机在“娱乐”这方面,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工具的角色。手机它并不是娱乐活动的主体,而是一个承载娱乐内容的工具。例如,你用手机来玩游戏,它 的娱乐主体应该是游戏,而不是手机。因为站在“玩游戏”这件事上,你用游戏机、手机、电脑,本质都没有变化。(当然体验、移动性等会有改变,这个不在讨论 范围)

而手机的出现,其实只是增加了人娱乐的途径而已,而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娱乐选项”。或者,手机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更简单、更廉价的娱乐方式,但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对手机也只是一种“工具性依赖”而已。即便没有了手机,他们也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娱乐方式。

整天手机不离身 是改变了生活还是“病入膏肓”?

所以,从这一点去谈手机依赖症其实是不合适的。毕竟,对工具的依赖和“依赖症”这种像“瘾”一样的东西,还是有差异的。

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多快好省”的生活模式

DIE WELT 在谈及“手机成瘾”时提到了“手机影像生活”这个点:

除了常见的娱乐服务,不少人都用手机来处理吃饭、打车、网上购物、银行汇款、朋友间的金钱等日常事件。通过智能手机,他们能够获得不少便利。

是的,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的服务提供商会把关注和资源投放到了这个领域上。

现在,不少传统行业的经营者、线下服务提供商都选择和手机支付平台或其他优惠、消费引导应用合作,推出相应的优惠。用户能够通过手机应用以及背后的服务生态,就能为自己争取到相应的优惠。

哪怕某些优惠获取起来会比较繁琐,优惠幅度也不高。但用户还是很乐此不疲地跟着这个规则来走。毕竟,优惠是没有人嫌多的。

例如,近日的微信一年一度“8・8 无现金日”。这次,他们联合全国 70 万家门店和 40 多家银行,向用户提供支付消费的服务,此前预热活动中累计“鼓励金”,也能够在本次活动中作相应的递减。这无疑是一种吸引用户的手段,而不少的人都会借这些优惠活动为契机,加入到“移动支付大军”当中。

整天手机不离身 是改变了生活还是“病入膏肓”?
移动支付

另外,相统计也能够看到移动支付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张。根据 Analysys 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 2016 年第 1 季度》数据显示,2016 年第 1 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 59703 亿元,同比增长 111.02%。

当然,优惠是其中手机支付的一种,它的便捷也是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对比传统的纸币交易或刷卡,与指纹识别相结合的手机支付会更加便捷。这对于渴望快捷、方便的都市人来说,这种交互的确是一种极大的冲击。

还有,手机能够让生活变得更方便的,可不是只有在支付领域。

随着内容传播渠道的改变,手机也成为了消耗内容的主力设备。不像以前,人需要观看视频节目的话,需要购买 DVD 等实体储存设备,在时间上也会受到限制电视台的限制,或者需要面对“电脑不能移动”的窘况。

不少制造商会在手机 UI内置入云媒体的服务

现在,人已经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来获取视频内容,再加上部分硬件厂商的内容合作投放(如魅族与小 米,荣耀与优酷),他们获得歌曲、视频等等多媒体内容会比以前方便不少。同时,这些内容服务能够支付平台、媒体版权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正版内容服务,用户支付起来也变得便利。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方面,手机能够改变生活的点还不只是以上的两个,但主要的还是为人提供一种“多快好省”的生活方式。

面对这种形式,尤其是“快速”、“优惠”是人不可抗拒的。这也为手机带来一定的用户粘性,因为这个常年粘着手机也不足为奇。

不过,和本文第一部分谈到的一样,手机在这里也只是充当一个工具和平台的角色,负责传播以及将这些“改变”实体化。即便是换上其他的智能化设备,它也可能成为一个“改变生活”的支点。

所以,在合理范围内因追求便捷而多用手机,其实也不算成瘾。而这里的“依赖”,也不是一种不可取的病症。毕竟,追求快捷方便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核心,科技的主要任务继续优化生活。就像:

当习惯手洗衣服的人看到全世界都在用洗衣机时,他们会说“洗衣机依赖症”是不可取的吗?—— 网友 Ken-natu

依赖、成瘾与否,都不能单从数据来判断

总的来说,从工具的角度去谈的话,手机和平板、智能穿戴等其他设备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用户的多次使用,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工具带来的体验能让他们满意,能够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这跟成瘾、依赖并没有太大关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