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陌、探探到花椒 中国人真的喜欢视频社交吗?

2017-09-19 09:51:18 来源:网络作者:我是波波夫 人气: 次阅读 413 条评论

文 | 波波夫Snap上市之后,从陌陌、探探到花椒一大波直播公司亦步亦趋,笃定视频社交的远大前景。但中国人、特别是被视为多金一代的 90 后,对视频社交、特别是陌生人间的视频社...

文 | 波波夫

Snap上市之后,从陌陌、探探到花椒一大波直播公司亦步亦趋,笃定视频社交的远大前景。但中国人、特别是被视为多金一代的 90 后,对视频社交、特别是陌生人间的视频社交的热情很可能被高估了。

Kantar调查的启示:社交热回归理性

全球知名调查公司凯度(Kantar)今年针对 10 万多名社交媒体用户的调查发现,89%的意识到使用社交媒体存在消极影响,还有许多受访者意识到使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健康困扰——48%的认为「让我视力变差」、42%的认为「减少我的睡眠时间」,个人隐私的问题也被关注,超过43%的受访者表示,「我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缺乏保障」。

90 后人群对于社交媒体的消极影响更为警觉。

48%的 90 后受访者认为使用社交媒体「减少了我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这条意见已经连续四年位列Kantar社交媒体调查获悉的负面效应之首,31%的 90 后受访者表示「社交媒体让我空虚浮躁」、34%的表示「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29%的表示「受到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中,39%的 90 后称已经关闭了社交媒体的推送提醒。Kantar的深访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新增的社交媒体用户以 40 岁以上人群为主,表明相当多的 90 后已被社交媒体所连接。

Kantar调查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使用者更倾向肯定熟人社交的正面效应,在超过 10 万受访者中,被提及最多的社交媒体正面影响主要是熟人社交和知识获取,70%认为「随时了解朋友的动态」和「让我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更便捷」,还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方便我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和「增长了我的知识面」。

包括 90 后在内的整个社会对社交媒体的态度转变,也是社交泛化的必然结果:微信依然是社交媒体领域的统治者,但其用户增速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微博迎来了复兴,而更多垂直领域的社交媒体产品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从老牌新闻客户端到一干直播平台等互联网新富旧贵们都在不断改进各自产品的社交功能。

视频社交:中美南辕北辙

从内容载体「文字-图片-视频」的变化看,社交的视频化大趋势无容置疑,IBInsider 和思科研究报告统计,未来 5 年的数据使用中,视频数据流量占比将 超过 70%,远远超过文字信息和音频流量。

但在全民社交热回归理性的大背景下,陌生人之间的短视频社交的发展可能不及想象的乐观。

Snap财报披露的二季度数据显示,这家聚焦年轻人的视频社交公司也正处于艰难调整之中:二季度的日活跃用户增长了 730 万,但增速为4.2%,而同期老将Facebook的月活用户数增速达到了两位数(17%)。这也是Snap在重新定位为「照相机公司」遭遇的首次大挫折。

Snap的数据疲软,一方面与Facebook、Instagram的左右夹击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类似Monkey这样的更为小众的社交软件的分流影响。上市之后,Snap股价的一路走低,也反映了美国资本市场对视频社交化盈利前景的担忧。不过,即便如此,Snap在美国青少年中仍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尼尔森等市场调研机构调查,每天全美18- 31 岁 的人群当中有41%的人使用Snapchat。

Snapchat的成功之处在于,满足了美国亚文化群体、青少年群体「免责社交」的需求,采取视频作为主要社交载体只不过是为了与Facebook等老牌平台区别开来的一个策略。

在中国,推动视频社交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锐信息分发平台,特别是以一直播、美拍、花椒为代表的直播平台。直播平台里各种的「连麦」,勾勒了中国式视频社交的底色,但「连麦」只是主播-主播、主播-用户之间的浅层连接,这与理想中替代微信、微博的视频社交俨然不是一码事。

短期看,「连麦」式的视频社交,尚不足以奠定直播市场的最终格局。

毕竟围观才是直播平台当下主流的消费场景。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 2017 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40%的受访用户不太关心直播软件中加入的视频社交功能。在连麦上,45.4%用户在最近一个月内与主播有连麦互动,连麦功能还未成使用主流,大部分用户主要将直播作为消遣空闲时间的方式。

直播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社交

根据QuestMobile新近发布的数据, 2017 年 6 月,以月度活跃用户规模统计,一直播( 5970 万)、YY( 1997 万)、映客( 1545 万)、斗鱼( 1069 万)、虎牙( 810 万)分列行业前五名。但直播行业的格局尚未最终确定,未来的变数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其一,平台化。直播行业进入下半场,资本和用户都显示出疲态,直播市场从「烧钱」行为转向较为理性投资阶段,市场发展变缓。在监管加强和投资降温的环境下,直播行业进入整合调整期,并购行为和平台倒闭关门事件增加,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拥有最多活跃用户、最长停留时间的平台「一统江湖」的胜算必然更大。

其二,垂直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7 上半年,生活类、秀场类和电竞游戏类在用户观看内容类型偏好上位居前三,调查显示高质量的主播和多元化的内容仍然是用户所追求的,也是平台吸引粉丝和提升用户粘性的建设重点。专注游戏直播的虎牙、斗鱼近年来的快速增长,表明了垂直化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此外,一直播、映客等综合性的直播平台也在通过频道的方式,打造几个重点的垂直领域以强化特色。

其三,造星能力。职业化的网红主播和自带流量的明星主播仍然是直播市场的主流群体。 2017 上半年以来,各大直播平台不断推出「造星计划」、邀请明星助阵「直播+综艺」等举动,均是迎合用户需求作出的战略布局,更是建立竞争壁垒的重要举措。例如,斗鱼直播宣布掷 1 亿启动「明星主播养成计划」、映客投资亿元打造「映客樱花女神」盛典,今年初一直播拿出 10 亿开展百万公会计划。

其四,技术支撑能力。随着直播已经成为亿级规模的市场,如何保证直播的流畅、不良内容及时鉴别及阻断,都成为考验各大平台的难题,那些拥有亿级用户运营经验的平台无疑胜算更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