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巨头的野心:平安进军互联网会威胁BAT吗?
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平安集团财报的重要部分,而现实中,平安集团也在快速进行互联网相关业务布局。在这场自我革新与外部竞赛同时进行的转型中,平安集团体现了稳准狠的作风。...
[摘要]在平安集团整体的互联网布局中,互联网金融和医疗健康为两大主力方向。
腾讯科技 韩依民 王潘 4月6日报道
4.4倍,这是平安集团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速度;2.42亿,这是截至目前,平安集团最新披露的互联网用户量。
与BAT动辄数亿的用户量相比,平安集团的互联网用户数并不起眼,但增速够快,且高净值的用户群体也颇具竞争力。
作为一家以保险业务起家、以保险业务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服务集团,平安集团有着与互联网公司截然不同的生长路径。但现在,平安集团正在把二者的界限打破。
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平安集团财报的重要部分,而现实中,平安集团也在快速进行互联网相关业务布局。在这场自我革新与外部竞赛同时进行的转型中,平安集团体现了稳准狠的作风。至少现在,平安集团已经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而在医疗、房产、出行、娱乐等领域,平安集团还在悄然出动。
或许是时候重新打量一下这家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集团在互联网上究竟有什么计划。
整体上看,平安集团的互联网业务仍围绕核心业务展开,在医、食、住、行、玩等垂直领域平安集团均有不同动作。
目前很难判断平安集团的这个尝试会得到什么结果,但在这些领域,平安与BAT几乎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在这些新的赛道里,无论是互联网巨头BAT,还是互联网新手平安集团,都处于前期探路的阶段。而平安集团的尝试,或许能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全面互联网+
平安集团的互联网发展规划的为:围绕用户的“医、食、住、行、玩”等需求,不断完善生活服务场景,将金融嵌入互联网服务。
平安集团的主要业务为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和互联网金融,目前全部业务线均已推出了相应的互联网应用。从其2015年的财报中可以一窥平安集团的互联网整体概况。
保险业务上,其推出了平安寿险“E服务”APP、平安产险“平安好车主”;银行业务上,其推出了平安银行“行E通”、平安橙子;信托业务上推出了“平安财富宝”APP;平安证券获互联网试点资格。
房地产金融业务上,平安好房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累计超700万,开通了51个新房业务城市频道。健康业务上,平安健康互联网打造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建立了全职网络医生团队,搭建B2C、O2O线上供药网络。
另外,还有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一账通,提供账户管理、财富管理、信用管理、生活管理服务。
根据平安集团2015年的年报,全线业务互联网化的成绩单是,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平安互联网用户总量约2.42亿,APP用户总量达1.07亿;个人客户总量近1.09亿,2015年全年新增客户3078万。平安客户中,线上客户量达5712万,APP客户量2971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客户迁徙效果显著,集团各子公司新增客户中的33.9%来自客户迁徙。”客户迁徙的效果可能比单纯的数字更有价值。
除推动核心业务互联网化外,平安集团还通过投资完善自己在医、食、住、行、玩上的布局。
出行领域,平安集团已投资滴滴、博车网、e代泊、E洗车、宝驾租车等公司;文化娱乐产业,已投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华谊兄弟、小娱WiFi等;在线旅游领域,已投资游乐部、免签精选游等。
总体来看,平安集团自身的互联网尝试多围绕核心业务展开,而在医、食、住、行、玩里与核心业务关联尚不大的部分,则通过投资布局。
而在平安集团整体的互联网布局中,互联网金融和医疗健康为两大主力方向。
成熟的果子陆金所
成立于2011年的陆金所近年来交易量和用户数直线上升,即将迎来果子成熟的季节。此前有多方消息指出陆金所将于今年上市,根据腾讯科技此前获得的一份陆金所融资PPT显示,该公司上一轮融资估值为185亿美元。
资料显示,陆金所2014年营收为1亿美元,2015年营收预计为7.06亿美元,2016年到2018年营收预计则分别是31.03亿美元、61.66亿美元、98.43亿美元。
陆金所2015年预计亏损4.15亿美元,2016年会继续亏损6800万美元,但到2017年会明显好转,预计盈利15.55亿美元,2018年预计盈利35.44亿美元。
陆金所2015年盈利未及预期,主要有以下原因:1,重组计划及合并普惠金融过程对P2P业务造成影响;2,P2P行业竞争加剧;3,财务记账准则影响。
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之一,总部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
陆金所旗下有三大业务板块: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分别由陆金所旗下平安普惠、陆金所开放平台和金交所这三大平台负责运营。
2015年3月,平安集团宣布整合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成立“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
这意味着,以后陆金所不再有P2P业务,而彻底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尽管该平台上仍然会销售以往的P2P产品,但其产品提供方已经变成平安普惠,而不是陆金所平台。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曾指出,陆金所与平安普惠在国内是相互独立的公司,不过在国外,二者都属于在开曼群岛所注册的“大陆金所”旗下的平台。目前正在考虑为“大陆金所”命名,有可能会是“陆金所集团”或者“陆金所国际集团”等。
计葵生透露,“大陆金所”下已有三大平台,除了此前已对外披露的陆金所开放平台和平安普惠,陆金所去年还收购了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前海金交所”)。
计葵生表示,前海金交所有两大定位,首先是成为“大陆金所”的跨境中心,很多跨境业务将会落地到前海,其次,以后金融机构的业务也会逐渐转移到前海金交所。未来,陆金所将服务于个人客户,而前海则从事跨境业务和提供机构之间的服务。
有媒体报道称,继入股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后,中国平安或入股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以再次寻求获得金交所牌照。不过,该项股权变更仍存变数,重庆当地金融机构也计划入股重庆金交所。有分析人士认为,重庆金交所未来也有可能纳入到“大陆金所”。
在“大陆金所”的三大板块中,平安普惠由于在线下经营多年,业务模式已十分成熟,其模式相对传统、重资本。相对而言,走轻资产路线的陆金所平台更加备受瞩目。
2015年8月,中国平安宣布旗下陆金所和前海征信将一起成立P2P开放平台“人民公社”,这被业界人士认为是要做P2P行业的“天猫”。
随后,陆金所宣布与重阳投资、敦和资管、华夏未来资本、景林资管、星石投资等近30家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业内人士预计,不久以后,陆金所私募开放平台将上线,定制、包销的私募产品或可能很快登陆该平台。
可见,陆金所的平台野心不仅仅局限于P2P。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陆金所已经陆续推出了P2P“人民公社”、跨境交易平台等多个领域的开放平台,包括保险、银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P2P平台以及房地产金融等机构已与陆金所展开合作。陆金所承担平台功能,以第三方平台角色为各方提供基础设施、销售渠道支持以及机构间的咨询及顾问等服务。
凶猛的平安好医生
去年4月21日,平安集团上线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这是平安发力移动医疗业务的开始,随后,平安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
根据平安健康官网描述,“平安好医生”是平安集团医疗战略的核心产品。
这款闯入移动医疗领域的APP提供的功能包括在线问诊、医药电商、网络挂号、健康社区、慢病管理等,几乎涵盖了当下医疗行业最热门的方向。
在一款APP中塞入如此繁杂的功能不符合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的风格,但平安健康有“任性”的资本。平安集团耕耘健康险有多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了一定资源,这是平安好医生得以快速铺开业务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平安集团医疗战略的核心产品,平安好医生定位于提供个性化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而这只是平安医疗健康布局的一个部分。
平安集团如此描述自己的医疗业务规划:围绕医网、药网及信息网形成三大产品线,涉及在线问诊、医患管理、药品O2O、电子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儿童健康服务等医疗健康的多个细分领域。
2014年,平安集团完成对安徽合肥快易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收购,获得了互联网医药B2B交易A类牌照,目前正在申请医药B2C牌照。同年与宝莱特合作开发儿童温度计,涉足儿童健康服务领域。同时平安还通过自建全科及专科医生团队以及签约全国知名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名医专家,笼络医生资源,建立自己的医疗网络。
尽管动作颇多,但平安好医生显然仍是平安健康当前的业务重点,从平安好医生已经提供的服务可以看出,其已经承担了医网、药网及信息网三个产品线的需求。
在APP Store医疗类免费榜上,去年4月刚刚上线的平安好医生目前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2011年就已推出的春雨医生。APP Store排行或许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上线不足一年的平安好医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足见平安健康的凶猛与决心。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平安好医生足够对同一赛道的其他创业公司形成压力,但平安集团并不满足,并还在通过投资扩大自己的医疗业务边界。
腾讯科技梳理公开资料后发现,平安创投在2015年共投资了6个医疗健康类项目,这个数字相当于其此前投资的医疗健康类项目的总和,而进入2016年后,平安创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数据综合自IT桔子、CrunchBase及平安创投官网
在投资偏好上,平安创投去年投资的6个医疗健康类项目,涵盖了慢病管理、药品O2O、医疗智能硬件、医疗诊断以及医美几个领域,而今年投资的5个医疗健康类项目,则集中在精准医疗、基因科技两个方向。
对精准医疗与基因科学的关注来源于平安集团发展健康管理业务的需求,而健康管理等医疗业务的开展,又可以为健康险业务提供更好的风险评估工具,对平安集团而言,这是一个能够形成循环的好生意。
平安的野心与边界
可以看出,无论是自营还是投资,平安集团在互联网业务上的布局很广,作风激进。但其目的非常明确,从医、食、住、行、玩多个维度建立自己的互联网业务护城河,这些垂直业务与自身的核心金融业务结合,通过提供不同服务吸引用户,做大用户群,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项服务、多个产品”,最后从不断壮大的用户群体上挣钱。
看起来这很像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做大用户群,再通过增值服务挣钱。不同的是平安集团的核心业务具有成熟的盈利模式,而各项互联网业务的实质都是为核心金融业务服务,相比之下,平安集团在怎么挣钱这个问题上,会更加轻松和自如。
这个思路很巧:既发挥了自身优势,又避免与互联网巨头正面竞争。唯一的问题是,平安在金融领域的经验支持了陆金所的崛起,但在其他垂直领域砸入大量资源与资金的平安集团,能复制陆金所的成功吗?
健康业务的数据似乎足够令人乐观:不久前刚刚发布的平安集团2015年年报首次提到了平安好医生,“平安好医生”APP平台建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全职网络医生团队,2015年为超过3000万用户提供服务,日活跃用户数峰值突破130万,日咨询峰值突破12万,是国内在线健康医疗第一入口。
但在线问诊的弊端如何克服?监管层收紧网络挂号如何面对?而医药电商又怎样面对天猫、京东等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这款大而全的APP怎样持续留住用户等医疗行业的常见问题同样横在平安面前,留待解决。
而对擅长金融业务的平安集团而言,其他各个垂直领域必将遭遇更多挑战和竞争,平安能应付的过来吗?
作为一家以保险起家、以保险为核心业务的金融集团,平安的能力能否支撑自己的金融梦想,答案仍未知,不过,从目前来看,至少平安已经搭起了一个堪称漂亮的局。而这个局,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互联网行业带了一丝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