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医院”随时能挂专家号网络重构医患关系

2015-12-03 11:26: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佚名 人气: 次阅读 76 条评论

原标题:“掌上医院”随时能挂专家号插画:人民视觉“医生,我这两天血压高不高?”“你的线上健康数据显示,血压正常。”“那就不用跑趟医院了?”“但要注意你的糖尿病哦,血糖显示7点儿多了,最近吃清...

原标题:“掌上医院”随时能挂专家号

  插画:人民视觉

  “医生,我这两天血压高不高?”

  “你的线上健康数据显示,血压正常。”

  “那就不用跑趟医院了?”

  “但要注意你的糖尿病哦,血糖显示7点儿多了,最近吃清淡点。”

  上面这段医患对话,来自“家庭医生”的线上图文咨询。

  日前,阿里健康APP推出“家庭医生”板块,在北京安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让社区居民在家里就可以咨询医生,十分方便。

  2015年以来,“互联网+医疗”新模式持续走热。据记者了解,全国已有300家大中型医院建起“移动互联网医院”。来自艾瑞研究的数据显示,新推出的移动医疗APP就达2000多款,上半年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已接近2014年。在“互联网+医疗”的浪潮中,面对挂号难、候诊慢、沟通短等传统医疗的“看病痛点”,“指尖上的医疗”正试图给出多元解决方案。

  “线上医院”

  破解“看病痛点”

  这样的场景,很多人都很熟悉:看病时,前一个患者还没走,后一个已挤进来;刚把病历递给医生,前面的就诊者又拿着化验单来咨询……

  从挂号到问诊,从缴费到拿药,看病全过程,几乎都会让人闹心。“互联网+”,为解决这些“看病痛点”带来曙光。

  去年7月,广东佛山市中医院的“指尖医院”正式上线,入口是微信公众号,可以网上实现预约挂号、排队缴费、住院支付等功能,患者就医有了全新体验。

  4岁的小鹏鹏近来有鼻炎症状,鹏鹏爸提前在微信上预约了佛山市中医院的儿科号。系统直接提示:第二天9点半到10点间就诊。

  “以前带孩子看病,5点多就得出门,6点就要排队挂号。看病不过十来分钟,前前后后要花两三个小时。现在用微信挂号,省了不少时间。”鹏鹏爸说。

  在儿科主任医师曾莺的诊室,记者发现患者几乎都是通过微信挂号。曾莺告诉记者,微信挂号的确方便。“问诊时,也不会有一屋子人围着”。甚至不少人因为“太方便”而爽约,还有人担心约不上,一次约了好几个号。院方对此也有对策――7天内不能预约。

  截至今年6月,已有9.6万人关注了佛山中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绑定了15万张健康卡,每天有15%用户通过公众号挂号。该院副院长老锦雄说:“把医院搬到移动端,让传统中医与移动互联网对接起来。百姓改善了就医体验,节省了就医时间;医院加快了诊疗流程,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改善了医患关系。”2014年,该院门诊病人满意度8.04分,比2013年提高0.15分。

  据记者了解,全国已有300家大中型医院建起“移动互联网医院”,覆盖用户超过120万人,交易次数超过200多万次。“指尖医院”,正逐渐成为患者就医的“好帮手”。

  “签约医生”

  带来“定制服务”

  阿里健康推出的“家庭医生”线上服务,首批入驻了12名全科医生、1名中医医师和1名儿科医师。开通第一周,“家庭医生”注册用户约100人,已有30人在线上和医生沟通。

  安贞社区的一位用户告诉记者,“注册很方便!登录阿里健康APP,在‘专属家庭医生’列表中选择医生,提交相关个人信息,不到一天就审核通过,和线上的社区实名医生签了约。”

  参与项目试点的杜娟医生表示,她每天至少登录3次,日常的部分工作已转移到APP上,既接待了更多患者,又与居民形成稳定的诊疗关系,彼此更加信任。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区居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私人医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医务模式也迈出了切实一步。

  阿里健康家庭医生事业部副总监张威表示,下一步要实现智能化,通过免费的可穿戴设备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管理,把国家要求的回访机制挪到线上,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多便利。

  与阿里“家庭医生”类似,线上医疗服务纷纷涌现:护士到家陪诊的“e护天使”,一呼即应的“滴滴医生”,加强医患交流的“春雨医生”,应用医疗大数据的“虚拟药房”,等等。这些线上医疗服务,已延伸至挂号支付、候诊查询、接收检查单、检查缴费、电子报告查看、接收药单、药单支付等各环节,整合寻医问药、健康管理、网络问诊、医生工具等多种资源平台。

  按照国家卫计委规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医疗应用将成为其中的重要“拼图”。

  “网络医疗”

  重构医患关系

  去年7月,“跳出体制”的医生张强成立了“张强医生集团”;今年3月,挂号网宣布成立“微医集团”,在线上引入专家组;5月,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面世。一时间,医生们纷纷“抱团”拥抱互联网。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参与发起了“大家医联”。在他看来,“大家医联”这个网络平台类似于“医生经纪人”,集团内签约医生不需要离开医院,只是通过付出时间和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尤其是基层患者。目前,“大家医联”已与200名副主任以上医师签约合作,覆盖多个城市,并开始为村医提供服务。比如在邯郸,他们为六七十名村医提供远程医疗指导,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

  “医生经纪人”的出现,解决了“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一环,即真正的主角――优质医生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具有突破性意义。

  “互联网+医疗”,重构了健康管理、就医方式、就医体验、购药方式及医患生态等全方位的医疗模式,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和问题:

  “线上医疗”遭遇“线下瓶颈”。目前,公立大医院一般不会选择和线上医疗机构合作,而愿意与线上合作的私立医院往往口碑不佳。这样的差异,让线上线下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导致“互联网+”对线下医疗的杠杆效应不能完全发挥。

  医保支付尚未覆盖“线上医疗”。有专家指出,互联网医疗缺乏医保支撑,或会导致后继乏力。但如果互联网医疗进医保,医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如何真正做好费用管控,将成为一个新问题。

  网上个人就医信息亟须保护。近年来,从天涯、淘宝到12306官网,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加剧了公众对个人网上信息安全的担忧。网上就医,需要绑定身份证、健康卡、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安全,利用这些信息是否规范、边界又在哪里,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个部门正在联手抓紧制定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包括完善法规规章、加快制定互联网医疗标准、逐步开放大数据、提高数据安全性、加大医保支付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等”,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表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