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日成交额破千亿 专家看好网购未来走势

2015-11-19 09:38:17 来源:通信信息报作者:佚名 人气: 次阅读 69 条评论

原标题:双11电商日成交额破千亿专家看好网购未来走势“剁手族”、“败家娘们”如何书写神话?作为全民购物的绝杀日,“双11”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据数据公司“星图数据”公布的数据,“双11”当天全网交易额达12...

原标题:双11电商日成交额破千亿 专家看好网购未来走势

  “剁手族”、“败家娘们”如何书写神话?作为全民购物的绝杀日,“双11”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据数据公司“星图数据”公布的数据,“双11”当天全网交易额达1229.37亿元,较去年的805亿增长52.7%,全网包裹数达6.78亿,较去年的4.1亿增长65.7%。“双11”硝烟弥漫的背后,是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剁手党”们的血拼下单、快递小哥的风驰电掣和各路“文案”的巧思妙想。经过七年的发酵,“双11”这一源自中国民间的草根网购节,通过不断创造互联网商业奇迹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振聋发聩。试问,“双11”如何能掀起全民狂欢热潮?如何彰显国际范儿?如何影响我国电商格局?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艾媒咨询CEO张毅。

  剁手狂欢

  迎来“七年之痒”的“双11”,非但风韵不减当年,而且愈发显现成熟之美。当日,各电商平台、品牌商、物流、消费金融等捷报频传,生动诠释着“神话”的内涵。

  来自阿里巴巴的实时数据显示,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开场仅用12分28秒,交易额就超过100亿元;双11第一小时,支付宝整体支付笔数1.17亿笔;蚂蚁花呗2288万笔支付,占支付笔数的近五分之一;双11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同比增长近60%,而200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双11的销售额仅为5200万元。

  而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另一电商巨擘京东双11全天下单量超过3200万单,交易额超百亿元,同比增长130%。

  究竟“双11”为何能掀起全民狂欢潮,“剁手族”、“败家娘们”为何会不顾一切地“买买买”呢?

  且来看看电商巨头们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一方面,让利于民。1亿个红包、30亿元的购物券大派送……这足以让无数“剁手党”心头一热。另一方面,多元化、娱乐化的营销方式。譬如,阿里巴巴于“双11”前夜在北京“水立方”推出“天猫2015‘双11’狂欢夜”4小时全球同步直播,力邀众多国内外明星大腕加盟,手笔之豪阔丝毫不输“春晚”。京东则联手《中国好声音》制作方灿星,集合华语乐坛顶级唱将,打造了一个星光熠熠的“京”喜夜。

  诚然,电商促销力度固然大,但卖血割肉如何吃得消?“双11”的产品真有那么便宜吗?据速途研究院发布《2015年“双11”电商购物节报告》显示,八到九折的商品是优惠额度最多的比例,占了四成;而据《北京日报》报道,双11”打五折以上商家仅占3.1%。如此说来,是不是消费者过于盲目地追赶这样一个网购节点?

  张毅表示,电商不至于抬高价格,因为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购物狂欢节的成功自然与价格优惠有关,也有营销手段之功,但更多的则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网购变得更加便捷。显然,“双11”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文化、成为一个节日。电商造节这个现象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电商造节已成神话:双11、京东618、国美313至315中国版“黑五”、乐视919乐迷节……实际上,线下商家也有不少类似促销节日,只是影响力有限,而电商则借助互联网将传统促销的手法进行了升华并演绎得炉火纯青。

  国际范儿

  “双11”这一源自中国民间的草根网购节,在其七年的成长之路上,不断创造着互联网商业奇迹,在世界范围内振聋发聩,成功过将中国打造为全球网购最活跃的标杆市场。

  今年,阿里巴巴的“双11”主打全球化,共有4万多个商家、3万多个品牌和600万种货品参与了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囊括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知名品牌,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

  “双11”之所以享有“全球最大网络购物狂欢”之美誉,还在于其辐射力达于世界。譬如,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打出“中国的就是世界的,更是韩国的”这一口号,韩国乐天百货效仿中国商家,从11月10日至12日在旗下网店开展“韩国光棍节”促销。而在宝岛台湾,则有100多家电商网站加入联欢,今年“双11”的销售目标,预计逾4000亿台币。

  当然,“双11”的“国际范儿”,不仅仅体现于吸引了一众商家与买家的眼球,更在于博得了嗅觉敏锐的媒体界的青睐。据悉,阿里巴巴在水立方的晚会吸引了100多名外媒记者,而各国也毫不吝惜关于“双11”的报道,譬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发文称“忘了小小的黑色星期五吧,‘双11’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线上购物节”;而美国《商业周刊》更赞誉道“双11”规模远远超过了美国感恩节后的“网络星期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征战全球的路上,我国电商如何才能更加接地气儿,更具“国际范儿”?张毅称,我国电商在国际化,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物流体系,电商商品大多是小众的,物流最伤不起,而关于海外市场的物流解决方法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建立海外仓。其二,文化影响,不同国家的文化渊源不同,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会不同,电商在文化方面的融入会更利于国际化的拓展。其三,地方保护,中国产品走出去要防止贸易壁垒,如何通过互利措施获得当地国家的开放支持是大命题。

  双寡头?

  “双11”的蛋糕何其大,为了能多吃上一口,电商界的大腕们哪一个是不拼的?天猫、京东、苏宁、国美、苏宁易购、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等无一例外都在角逐“双11”狂欢,此前一个月,众电商纷纷展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预热手法,而这其中也不免要生出许多恩怨情仇,天猫和京东这两大巨头便将口水仗打出了新境界,“鸡说打鸣响,鸭道游泳快”。

  如此来看,“双11”似乎演变为阿里苏宁和京东腾讯两大集群之间的竞争?

  艾瑞咨询在“双11”前夕发布的报告显示,自今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期间,按PV(页面浏览量)排行分别是:天猫47.1亿、京东商城26.3亿、苏宁易购7.4亿、1号店1.7亿;而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双11”电商购物节报告》显示,各商城流量分布方面,淘宝、京东、天猫占据了前三位,分别是41.6%、23.5%和17.9%,瓜分了八成市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搭台唱戏,最后埋单的往往是商家。在“双11”参与商家中,超过九成实际上是赔本赚吆喝,除了赚到销售额和用户量,利润乏善可陈。

  由此,我们不难窥探,目前我国电商双寡头格局初现,电商疲态略显。这也难怪知名经济学者吴晓波质疑“我们真的还需要双11吗?”他甚至预言,今年的“11月11日仍将纪录迭出,烟花满天,但也可能是双11的最后一战了”。

  不过,张毅则认为,整体来说,电商未来走势还是向好的。从前想买却买不到的、不知道去哪儿买的都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迎刃而解,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进一步来说,在我国的现有经济格局下,“双11”所引发的狂潮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内需)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